调节观赏鱼水质的要点解析
调节观赏鱼水质的要点解析
一、换水
换水一个较快改变水质的方法,通过换新水可以稀释缸中的有毒物质,降低其浓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换水用的新水中不要含有氯。

二、升温
缸中有些细菌和寄生虫不是很耐热,当温度升高后会将它们杀死,而升温也可提高鱼只的新陈代谢。
在升温时要注意不要突然一下升高太多,且温度要在鱼只能承受的范围呢。
三、下盐
加盐的目的是调节水的渗透压,降低水对鱼体的渗透,减轻腮和肾脏的负担,降低渗透调节系统的压力,提高鱼的抗病能力。
下盐可以降低升温带来的负面结果,虽然升温可以使细菌繁殖加快,但是下盐后水的渗透压降低,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挡细菌进入鱼的体内,所以升温和下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维生素对观赏鱼的影响
观赏鱼也需要维生素?对于鱼类来说,维生素也是必需的,维生素不同于氨基酸、糖类,其需要量甚微,但是鱼虾自身基本不能合成,主要从饲料中摄入。
所以需要我们给予补充。
维生素是维持鱼体生长发育、促进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鱼类因维生素的缺乏而产生的症状,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常见维生素对鱼类的作用
1、维生素A对鱼类的作用:
A、通过调节机体内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来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和繁殖,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护骨骼健康的作用。
B、参与构成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合成。
C、维持体内上皮细胞组织正常生长所必须的物质,对于维持表皮与黏液层的完整性以及黏液的分泌很重要,可降低鱼体对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强化吞噬细胞的功能。
D、促进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缺乏症:
缺乏时主要损害鱼类的眼和骨骼发育,导致鱼类生长缓慢、视力差、上皮组织角化、夜盲、鳍基部出血及骨骼形成不正常等。
具体表现为:
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体色变淡苍白、贫血、鳃及皮肤出血、鳃盖弯曲或肥厚、眼球凸出及身体畸形等症状。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动物肝脏、鱼类、各种奶类、鱼肝油、蛋、海产品;
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其前体物——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植物有:
胡萝卜、博菠菜、韭菜、油菜、荠菜、西红柿、红薯、辣椒等。
2、维生素D对鱼类的作用:
影响鱼体内磷和钙的代谢,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组织的钙化;
鱼类具有较强的利用维生素D的能力,能在体内大量贮存维生素D,故不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
缺乏症:
鱼类缺乏维生素D时生长缓慢,钙摄入量减少,影响骨骼发育,导致骨骼软化,还会导致肌肉抽搐。
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
植物几乎不含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蛋黄、动物肝脏及瘦肉中;
鱼类多接收太阳紫外线光照能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
3、维生素E对鱼类的作用:
维生素E又名抗不育性维生素或生育酚,主要作用:
A、维持鱼类正常的生殖机能,对鱼类的产卵生理及卵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B、促进机体代谢,促进激素合成,维护肌肉健康及提高免疫功能。
C、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膜不受氧化物的侵害。
缺乏症:
鱼类缺乏维生素E时可导致肌肉萎缩,营养障碍,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具体表现为:
瘦背症、贫血、生长不良、眼球凸出、心脏内膜炎、腹水水肿等症状。
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
植物油、豆类、核桃等坚果类、奶类、蛋类、鱼肝油、动物肝脏、芝麻、花生、玉米及几乎所有的绿叶蔬菜。
4、维生素K对鱼类的作用:
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主要作用为:
参与动物的凝血反应,有促进动物血液凝固的作用。
缺乏症:
鱼类缺乏维生素K凝血时间会增长3-5倍,易导致贫血、肝脏萎缩及鳃、眼、皮下、肌肉、胃等组织出血。
富含维生素K的食品:
绿叶蔬菜、奶类、肉类、蛋黄、鱼肝油、海藻、螺旋藻等,水果及谷类维生素K的含量较少。
5、维C对鱼类的作用:
鱼类对维生素c缺乏非常敏感,表现为骨髓炎、生长缓慢、体色发黑、眼球突出、鳍鳃腐烂、体表出血、糜烂、鱼体畸形和抗病力降低等。
但随鱼体种类和生理阶段的不同,缺乏症状也存在差异。
鱼类幼体自体合成不足,相对需求量大,所以一定要足量添加,随着个体增大,需要量逐渐减少。
在环境变化异常时需要超量添加。
NRC推荐每千克曰粮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为20~50mg,但随鱼体种类、大小和饲喂条件的不同,添加量可做相应调整。
鱼类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一般以肝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生长曲线、缺乏症等作为评定标准来确定。
由于使用的评定标准不同,关于鱼类对维生素c需要量报道也不同。
二、影响鱼类摄入量的因素:
1、饲料原料的影响:
农作物的产地、施肥及收获物均会影响到其含量,从而影响鱼类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的量。
如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会增加ve的消耗量。
又如va在绿色植物和幼嫩植物中含量丰富,而老化植物叶中含量很少;
ve在成熟的玉米中含量丰富,而在未成熟时收获的玉米中含量大大降低。
如用含水量为13%的玉米作为
vb1、vc和vk的载体,经过4个月的贮存,则60%的效价被破坏。
再如某些原料作物含脂肪氧化酶,则会破坏
va、ve的活性。
2、鱼类本身的影响:鱼体内不能合成
vc、胆碱、肌醇和烟酸,它们必须*饲料添加,而且添加量较其他维生素的量要大得多。
另外,不同的鱼类、不同的生活条件、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维生素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也不同。
温水性鱼类大约需要15种维生素;
而冷水性鱼类除15种维生素外,还需要对氨基苯甲酸。
3、疾病及应激的影响:
随着集约化程度提高、饲养密度加大、生长速度加快,使鱼类处于不同的应激状态,从而导致鱼类对微生素需要量发生变化。
而疾病的发生,将导致鱼体内酶系统活力改变。
这就需要维生素的补给量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肠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往往破坏其正常吸收功能,并竞争维生素的利用,以及体内病毒与细菌产生毒素的排除与降解均可导致对维生素需求的改变。
而维生素的超常量添加,特别是vc和ve可降低鱼类应激和缩短治疗时间。
4、维生素之间及维生素与添加剂的影响添加维生素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一些易被破坏的维生素应选用包膜制剂。
微量元素的存在是维生素失去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例如
fe、c等微量元素与
va、vd、ve、vb1
2、vc等混合,则会加快这些维生素的破坏。
胆碱易吸水吸潮,从而导致对其它维生素产生破坏。
因而不宜直接与维生素混合;
vc不能与其他维生素混合,亦不能与无机盐直接混合。
因此在制定鱼类维生素的营养配方时,应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季节变化、环境和生理条件,充分考虑上述诸因素的共同影响,使维生素配方更适合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