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挑选海水鱼
怎么挑选海水鱼
怎么挑选海水鱼,水族店里色彩斑斓、奇形异状的海水鱼,让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但挑选鱼只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易于驯饵。
由于海水鱼中大多数鱼种还无法进行人工繁狱,所以我们在水族店见到的大都是从珊瑚礁附近的浅海水域捕来的野生鱼,这就涉及驯饵的问题,因此,最好选择能尽快接受人工饵料的鱼只。

海水鱼根据不同的食性,又分肉食
花性、草食性和杂食性。
杂食性的鱼最易饲养,它们以虾、藻、小鱼等为主食,棘蛛鱼大都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蝶鱼中的关刀鱼、越眉蝶、人字蝶,它们都是现在饲养较普遍的种类,草食性的海水鱼主要取食水中的藻类,如刺尾鱼科,驯耳有一定的难度;
最难饲养的就是特殊食性的海水鱼,它们摄食范困狭窄,只吃珊瑚肉珊瑚虫等极难寻找的食物,不适宜新手饲养。
(2)健康活泼。
从外观看,鱼体表面没有伤口溃烂,皮肤干净,不附着豁液,鱼鳍无破损,鳞片完好无缺,眼睛清澈无混浊现象;
从游姿挑选,鱼在水中游泳活泼,遇到惊吓能迅速躲藏或逃避。
挑选时但凡呼吸急促,反应迟钝或停留在打气石旁边不游动的鱼都有可能忠病,其中过于干瘦和喜欢在粗糙物体上摩擦身体的鱼还可能有寄生虫,也不宜挑选。
(3)挑选幼鱼。
初生的幼鱼,体质弱嫩,容易死亡,且体色还未充分显现,看不出是否艳丽。
成鱼期的鱼,寿命已不太长,且体形原本就很大的鱼,此时就更加硕大,不适宜饲养。
幼鱼期的鱼,活力最强,体色美丽,最富观赏性,饲养寿命也较长。
(4)食欲旺盛。
鱼的食欲旺盛,说明鱼的健康状况良好,是比较容易饲养成功的。
因为这关系到鱼是否能顺利地生长发育,是否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以及是否有较长的寿命。
(5)相容性。
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肉食性海水鱼不能与小型鱼类混养,否则小型鱼会成为它们的美餐;
对于领域性强喜好打斗的海水鱼,尽址避免与其他鱼混养,如若饲养在同一水族箱中,也要注怠多设装饰品,以提供鱼只躲藏的处所;
同种海水鱼,只放养2-3条时,它们之间争斗不休,而当放人一定数址后.反倒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吃食速度过分忿殊的鱼不宜饲养在同一水族箱,以免长期抢不到食物的鱼只因缺乏营养而患病:
饵料单一的鱼址好不要和其他鱼混养。
怎么养好非热带海水鱼
怎么养好非热带海水鱼,非热带海水鱼,指作为观赏海水鱼中“不怕冷”的鱼,种类不多。
它们都能进入亚热带或温带水域。
淡水鱼除非在热带,否则宦们一年中水温的变化是剧烈的,即使它们能找到避冷的小环境,也要经得起几摄氏度低温的考验。
而海水鱼处于大海中,即使冬季也会受到赤道暖流的影响,如北太平洋的台湾暖流,对我国东部沿海水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当然,近岸(尤其是有河流影响的海域)水温也可能较低,远低于冬季暖流20
0C的温度,这样看来广温度海水鱼至少能耐15℃左右的水温。
普通海马鱼在12-33cC的水温中能正常生活,水温低于12℃或超过33℃海马鱼才停止摄食,8℃以下死亡。
水温忽高忽低,海马鱼也会得病(水温日变化3-40C还是可以承受的)。
小海马鱼虽说比大海马鱼更耐低温(只是1-2℃之差),但正常生长却要高于20℃,最好25℃。
金眼鲷目鱼往往在水深6-120米处觅食鱼、甲壳类等,水温常在15℃左右。
鲑点石斑鱼为暖水性荤食性鱼类,其小鱼是很好的观赏鱼,但在福建沿海(漳浦到平潭)常年可捕到,其耐冷极限约15
cC。
红鳍笛鲷鱼与鲑点石斑鱼情况类似,但分布除东南亚外还到达红海、澳大利亚东西岸。
羊鱼科的鱼也经常在我国东部沿海出没,有的分布可到达黄海,耐冷极限约13qC(如条尾绯鲤鱼,已成为温带鱼品种)。
长翅燕鱼为热带海洋表层鱼,极易随海流四处游荡,因此有时也会“误入歧途”,进入冷海流的圈子,经受15℃左右水温的洗礼。
胡椒鲷属的鱼也不都是热带标准珊瑚群落的鱼,有的在亚热带海域常可捕获,有的则成为温带海域习见鱼,如花尾胡椒鲷鱼可见于朝鲜、日本海域,耐低温极限约为13℃。
比较“不肯越雷池一步”的应该首推蝴蝶鱼、盖刺鱼和鹦嘴鱼类,它们除少数“迷路”者外(青点鹦嘴鱼等例外),一般不易在亚热带及以北海域“露面”。
隆头鱼在中国舟山群岛以南沿海虽然常见,但大多数为“过客”,它们最后还是要回热带老家的;
作为常客的也有数种,如蓝猪齿鱼、花鳍海猪鱼就已成为东海甚至黄海(非热带海域)的“住户”。
篮子鱼科家族远不如隆头鱼科家族庞大,但也有“浪迹天涯”者,如褐篮子鱼,可到达朝鲜海区,其耐冷极限可达13℃(曾是青岛和福州两地鱼露的重要原料)。
刺尾鱼科和纯形目的鱼也常在热带以外海城“旅居”,如细鳞多板盾尾鱼、斑马刺尾鱼、绒纹单角纯鱼、棕腹刺纯鱼等,它们均能耐15c{C的低温。
至少上述提及的海水鱼,不必常年把水温锁定在25-26℃,有时可让它们体验一下故乡和“旅途”的“气候”,以免“水土不服”(不习惯,养不长久)。
道理很简单,它们原为亚热带、温带生活习惯了的鱼(它们有很大一部分在台湾海峡被捕获,有的经湄州岛等地输往福建省各地),只有长翅燕鱼“北移”不远,但它们繁殖海域极可能以亚热带(有不少河流带来浮游生物的饵料)为首选。
鉴于北半球物候的变化,养上述鱼可以黑潮暖流为参考,夏季水温可略高于26CC(27-280C),秋季为24-26℃,冬季为20-22℃,春季为22-25℃。
如此调控,海水鱼(虽然不一定产卵)多少有“自然感”(寿命或可倍增),摄食也会更正常。
此外,养上述品种杂食、素食鱼,可投喂足量紫菜、海带等海藻,这也是它们所熟悉的“菜肴”。
对于亚热带(也包括部分温带)沿岸的一些海水观赏鱼在水温控制方面又有些不同:
夏季水温可调到26-27℃,秋季调到15-25℃,冬季调到13-15℃,春季调到16-25
0C。
属于这一类型的鱼有黑副绯鲑鱼、海刺鱼、黑缎虎鱼、锦鲥(花斑鲥、纹鳅)、小弹涂鱼,以及东海、黄海捕获的较小漂亮鱼(如金线鱼等)。
还有漂亮出众的花鳍海猪鱼、细条天竺鲷鱼、条石鲷鱼、细刺鱼、花尾鹰鲶鱼、背带鳕鱼(斜带鹰鲻)、黄鲷鱼等。
鲈鱼属于海水鱼吗
从鲈鱼的生活环境来看,有些鲈鱼生活在淡水之中,比如江河、湖泊等淡水水域之中。
人工饲养的许多鲈鱼都生活在淡水之中,这类鲈鱼不属于海水鱼。
不过,有一些品种则生活在海水之中,属于海水鱼。

这类海鲈鱼又被叫做“日本真鲈”,在中国和日本的近岸地区都有分布,它们一般生活在比较浅的地方。
跟淡水鲈鱼相比,这类海鲈鱼的营养价值更高,而且味道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