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鱼会趴缸
为什么鱼会趴缸
1、水质变化:
鱼之所以会趴缸,多半是因为水质发生变化。
这不仅仅有可能是长期不换水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换水过于频繁,导致鱼儿受到新水的刺激,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换水的频次以及每次换的水量。

2、鱼儿生病:当鱼儿生病的时候,也会有趴缸的表现。
所以发现它趴缸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发病的症状,比如蹭缸、抖鳍等等,如果有的话,除了要用老三样伺候外,还要准备点黄粉泡一泡。
3、受到惊吓:如果鱼儿受到了惊吓,它也会出现趴缸的症状。
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等,让鱼儿静养一段时间,期间不要给它喂食,也不要进行换水,等它自己恢复了就没事了。
银龙鱼的水温多少最合适
银龙鱼生活的水温可以控制在24-32℃之间,它们不同的生长阶段,可以调整不同的水温,这样能使它们生活得更加舒适。
幼年时期的银龙鱼水温可以保持在28-32℃之间,因为幼年时期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如果水温偏低,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
等它们成年以后,水温就可以调整为24-28℃之间。
因为成年以后的银龙鱼适应能力会变强,而且也不喜欢在偏高的水温中生活了,所以饲养者需要降低一些水温。
银龙鱼对水温得到要求比较严格,平时饲养者需要使用加热棒保持水温恒定。
不要让水温低于22℃,不然它们的食欲和活动量就会受到较多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会出现生病的情况。
虽然它们是热带鱼,但是水温也不能太高,最好不要超过32℃。
因为水温过高不仅会影响它们的体质,还有可能会危害到它们的健康。
孔雀鱼都沉底怎么回事
孔雀鱼都沉底是因为孔雀鱼患有鱼病导致的,这个时候的孔雀鱼会出现沉底以及烂尾病等症状的,饲主需要及时处理治疗。
当孔雀鱼患有鱼病,如烂尾病、白点病、烂鳃病等等,受到疾病的影响,孔雀鱼精神会变差,行为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此时的孔雀鱼也会沉底,不再游动,或者是鱼快要老死了。
孔雀鱼,又称孔雀花鳉、虹鳉、东北部分地区称之为凤尾鱼、火炬,是鳉亚目,花鳉科,花鳉属的一种热带鱼,饲养难度较低。

原产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巴巴多斯,巴西北部与圭亚那,作为观赏鱼引入新加坡、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众多欧洲国家(比如俄罗斯、德国等)。
常见病症状:
1、白点病症状:
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mm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
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
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
原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
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治疗方法:白点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多子小瓜虫的纤毛虫,属于寄生虫病。
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会停止发育乃至逐渐死亡。
因此,发现孔雀鱼有白点病时,可采用换水加盐加温的办法进行治疗,即先换一半的水,然后按照饲养水的体积加入3克/升的海盐,最后将水温提高到30-32℃,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2、烂尾症症状:
烂尾症症状: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
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
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
因而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
原因:遭受气单胞菌(Aeromonas)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分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治疗方法: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
在饲养孔雀鱼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水质将康才行,水质健康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