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浮头原因的分类及处理
金鱼浮头原因的分类及处理
一、外源性浮头
外源性的浮头就是水中缺氧。
一般的热带鱼和金鱼,锦鲤要求的溶氧为5毫克每升个别高氧鱼需要7毫克每升,通常情况下,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每升鱼就会浮头,低于0.5毫克每升就会窒息死亡,高氧鱼未到0.5毫克就会死亡。

如果溶氧长期低于5毫克,即使鱼不死,也会生长缓慢,颜色变浅。
但是,通常家庭氧鱼都配有充氧设备,一般不会因为这种原因缺氧,只是在水质恶化,天气闷热,低气压的天气,要特别注意。
要从根本上避免外源性的浮头,一方面必须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另一方面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氧气消耗,这个不必要的消耗主要是指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只有降低了这两方面的消耗,减少了消耗氧气的化学气体、微生物,才能保证溶氧的充足,否则,再怎么充氧也只能是扬汤止沸。
二、血源性浮头
血源性的浮头,原因是由中毒引起的。
血源性浮头,确切的说,应该是“组织缺氧”,有些有毒物质,比如说氰,氨和硫化氢,会导致血液运氧能力下降,或者使体内生物氧化反应中断。
以硫化氢为例:
硫化氢在水中多见,特别是鱼吃的多,喂的多,底砂厚,过滤系统不是很完善的水族箱里,由于微生物对食物残渣和粪便的发酵,硫化氢容易在底砂部分蓄积。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在体表和鳃表面迅速溶解,进入组织,抑制某些酶的活性,阻断生物氧化反应,造成组织缺氧,使细胞窒息,无法完成重要的生化反应,使鱼窒息而死。
而且硫化氢还与鱼体组织中的钠离子反应,形成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10ppm的硫化氢,可以在4小时内杀死所有的鱼类,锦鲤的致死浓度是
6。
3ppm,金鱼的致死浓度是
4。
3ppm,热带鱼可能更低。
又以氰为例,氰同一氧化碳一样,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超过氧的数百倍,一旦氰通过鳃进入血液,马上与氧竞争同血红蛋白结合,由于氰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高的多,所以氧就无法同血红蛋白结合了,血红蛋白就失去了运氧的能力,鱼会因组织缺氧而窒息死亡,就象是人的“煤气中毒”一样。
避免血源性的缺氧重在预防。
要经常注意水质,建立完善的过滤系统,加快有害气体的消除,避免蓄积,“底部过滤”在这方面就比较好。
因为底部过滤的缸,底砂部分的氧含量比较高,水的流速快,硝化细菌等好氧菌会加速硫化氢的消除。
三、鳃源性浮头
鳃源性的缺氧分为生物性的和化学性的两类
生物性鳃源性缺氧,主要由于大量寄生虫和细菌在鳃部的寄生,对鳃的破坏,严重影响鳃的正常气体交换功能。
常见的有柱状曲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
隐鞭虫,鱼波豆虫,斜管虫,车轮虫,小瓜虫,杯体虫,半眉虫,毛管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引起的寄生虫病。
这些病原体会破坏鳃丝,破坏鳃上皮细胞,使鳃变形,并刺激使之产生大量的粘液,覆盖在鳃丝表面,严重影响鳃的正常气体交换,使鱼窒息。
化学性鳃源性缺氧,主要由有毒气体,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引起。
在水族箱养鱼上,化学的毒物比较少见,主要应该是氨,硫化氢,重金属,以及酸碱中毒。
它们引起的缺氧原因分两类,一类是刺激鳃,产生大量的粘液,覆盖鳃丝,阻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而且,锌,铅,等会同鳃上的粘液结合,生成更难溶解的盐类,加重对气体交换的阻碍。
酸碱中毒也是这一类。
过于酸的水,会腐蚀鳃丝,使鳃丝产生凝固性坏死,并使粘液增加,覆盖鳃,并且会同蛋白质结合,产生不溶的物质,使鳃失去功能。
过于碱的水,会同鳃丝组织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可溶的碱性蛋白盐类,使蛋白质玻璃样变。
一类是直接在鳃上发生反应,使酶失去活性,影响呼吸链。
比如说,硫酸铜,在鳃上,直接作用于琥珀酸脱氢酶等呼吸酶,引起呼吸障碍。
有些人在化学性的血源性和鳃源性缺氧上,采用不同的分类,分为外毒和内毒两类。
直接作用于鳃的,称为外毒。
通过鳃进入血液和组织,引起组织缺氧,阻碍呼吸链反应的,称为内毒。
内源性的两种浮头,就必须及早发现。
发现过晚,会导致无法抢救。
对生物引起的,用药杀虫并泵气。
对有毒气体,重金属等引起的,在泵气的同时,改变酸碱度,换水,重金属中毒注射解毒药,通常用的是二巯基丙醇!虽然有点麻烦,不论是不是比较名贵的鱼,都是生命,还是要尽力治疗的。
金鱼多久喂一次鱼食
小金鱼可以一天喂一次,冬天的话则隔天喂一次。
春夏季节适合早上6-7点左右喂食,秋季可以在早上7-8点左右喂食,冬季可以延迟到晚上10点左右喂食。
每次喂食的量不宜过多,以金鱼3-5分钟内吃完为宜,一条5cm左右的金鱼可以吃3-5颗饲料,一次投食过多容易造成积存在水底,污染水质。

如果是刚买回家的金鱼,一开始不能大量投食,应该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增加喂食量,即便金鱼很能吃也不能喂多了,否则鱼儿容易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