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好—缸较大海水鱼
怎么养好—缸较大海水鱼
怎么养好—缸较大海水鱼,
第一步:
了解中大型海水鱼品种名称和颜色、形态等。
同样可以先从资料了解鱼的名称等信息,再对照实物进行认识。
一般成鱼体长在15厘米以上的海水鱼,都可以认为是较大型鱼。
在这些鱼中,有许多种类的成鱼,并不适合养在中型鱼缸中,甚至也不适合养在大型鱼缸中。
如皇后神仙鱼可达40厘米,蓝纹神仙鱼可达45厘米,圆斑拟鳞纯鱼(小丑炮弹鱼)可达50厘米,密斑刺鲍鱼甚至可达90厘米;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的中小鱼在普通鱼缸中成为明星,备受青睐。
所以要养一缸较大海水鱼,实际上可以养一些成鱼体长在25-30厘米的较大型海水鱼,还可以养一些成鱼体长超过30厘米,甚至超过50厘米的中鱼、小鱼、幼鱼。
此外,一些河口咸淡水域的成鱼或者亚成鱼也可以入选。
总之,较大海水鱼品种要比较小海水鱼多。
第二步:物色鱼缸。
商品较大海水鱼的体长多为10-18厘米。
养较大海水鱼的鱼缸可以是大型缸、中型缸和小型缸。
小型缸只用以养幼小鱼或再混养些较小型鱼。
真正养较大海水鱼理想的缸应是大中型缸(装水量接近125-500千克)。
有条件的可以置特大型缸。
但不论用何型号的缸,养较大海水鱼都要特别留意过滤系统是否管用。
如果买的鱼缸不易安放所选定的过滤器(指缸内型与缸上型),可考虑安放一个缸外型(或密封型)过滤器。
第三步:购回喜欢的鱼缸等。
与养较小海水鱼对比,除了购买配套用品外,最好先购买含过滤系统的缸,以免自己装配的过滤系统出毛病而造成鱼的损失。
待有经验之后再自行设计不迟。
同养较小海水鱼要培养中小型鱼缸的活菌群落一样(用活虾捣烂等),培养大型乃至特大型鱼缸的活菌群落,原则上也可如法炮制,或在放鱼前先后投放两次商品硝化细菌。
第四步:待过滤培养活菌7天后购回海水鱼,投放到缸中。
待1个多月后视缸中鱼是否生活正常,如正常再增加适量鱼数量(总量应比淡水缸的鱼少许多)。
第五步:起始阶段的管理。
第一、第二天一般不要投喂,第三天起可以每天投喂1次。
不必喂饱,量宜少不宜多。
15夭后适当增加投喂的量(参照淡水中大型鱼的管理原则),次数宜少(1-2次),并且吃饵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20分钟之后应清理去未吃完的饵料。
初养海水鱼,尤其是未有养淡水鱼经验的新手,最好不要养太大的鱼,以不超过20厘米为宜(倒不是因大规格鱼不好养,而是大鱼吃得多、排泄多,水易污染或引发循环不良,而导致死鱼的可能性大)。
第六步:正常阶段的管理。
(l)投饵。
中大型荤食性鱼l天投喂1次已足够,中大型荤食性鱼的胃口很大,也很耐饿,往往吞食l条饵料鱼花了20-30分钟,却要消化1-2天。
无整鱼时也可喂鱼块等。
大型鱼的小鱼和中型鱼的中小鱼,视情况有时可多投喂1次,但无需每天都喂2次。
可喂鲜活小杂鱼等。
对于杂食性鱼投饵,可按大型淡水鱼的喂法。
植食性鱼(刺尾鱼、盖刺鱼等)等均可参照较小植食性海水鱼等的管理法。
(2)例查。
与小型淡水缸相同。
(3)观察。
基本上与中型淡水缸相同。
(4)对水。
与较小海水鱼缸相同。
怎么养好一缸较小海水鱼
怎么养好一缸较小海水鱼,
第一步:
了解较小型海水热带鱼(简称小海水鱼)品种名称和颜色、形态等。
可先从资料了解鱼习性等,再对照实物(该种鱼)进行认识。
一般成鱼体长在15厘米左右的海水鱼,都可以认为是较小型海水鱼。
而成鱼体长超过15厘米的海水鱼,其幼小鱼阶段往往(有1-2年)体长不足15厘米。
这两者(体长不超过l5厘米)统称较小海水鱼。
当然。
,如果暂时购不全或购不到满意的较小型海水鱼,而较大型海水鱼的幼小鱼又较满意,则可以先养若干条较大型海水鱼的幼小鱼,待它们长大后再作调整(如嫌鱼体太大可送亲友或转手,但也可以再购置一个较大鱼缸)。
一般认为,最好不要购买成鱼体长很大的海水鱼种类(体长超过30厘米),因其幼小鱼长得快,你很快就得考虑调整问题。
第二步:物色鱼缸。
商品较小海水鱼的体长多为5-10厘米。
养较小海水鱼的鱼缸可以是中型缸、小型缸和微型缸,但因一般较小海水鱼的规格较普通淡水鱼大且价高些,而缸越大,水的稳走性越好(海水的补充与更换一般较淡水麻烦),因而养较小海水鱼提倡用过滤系统健全的小型缸或者中型缸(满装水量为62.5-125千克或125-250千克)。
第三步:选购喜欢的鱼缸。
至少要先购买1台充气泵、1条加热器(水温低于25℃时要开启)、1个由潜水泵带动工作的过滤设备(中型缸要带喷气嘴的,小型缸如果养的鱼较多则也要带喷气嘴)或1个密封过滤箱(一般较少用过滤盒之类小型号的)、1个水下用的温度表、1个长方形捞网,还要购买够铺缸底厚5-8厘米的珊瑚沙或相当于此量的珊瑚礁石、螺贝壳等物作为增面物(增加海水与缸内物品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培养有益微生物)。
购买海水加适量浓缩海水,或者不直接购买海水,而购买海水盐或人造海水晶等自己调配。
购买1根海水密度(比重)测试管,及抽水添水用管等辅助物(包括海水测试剂等)。
注入水后,如果测得缸中海水密度偏低,则缓缓添加海水盐等,直至水的密度达到1.022-1.023(普通海水鱼较适合的范围)为止。
如果密度稍高些,可添加少许洁净淡水。
尤其应该注意,调配海水时盲目添加海水盐等,会造成大浪费。
最好要经计算后确定海水晶和淡水的量,再称取调配,如此可一步到位。
配好海水,即可开充气泵进行充气。
次日添加商品硝化细菌,或者添加少量养鱼状态良好的缸中珊瑚沙、石或几升该缸水;然后按每100千克水量加入捣烂的5厘米冷冻淡水虾(无淡水虾时用海水虾)2只,或长6-7厘米淡水虾1只;1天后稍微搅动一下珊瑚沙、石,次日把过滤槽开动起来。
也可以不用虾(嫌麻烦),在注入水的次日先开动过滤器,添加少量硝化细菌,在放鱼的前l天再加足量硝化细菌。
第四步:若用虾肉培养硝化细菌,则待过滤培养活菌7天后,打开水质测量测试盒,按说明书所述方法测量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
如果偏高,应加入硝化细菌等再培养几天。
若不用虾肉培养,则只能先放几尾耐粗放鱼,即先放几尾“闯缸鱼”。
还要进行酸碱度(
pH)的裣测调整。
第五步:起始阶段的管理。
鱼人缸后第二天开始投喂,每天1次,量宜10分钟内吃完。
两周后再适当增加(可参照小型淡水鱼的管理原则),只增加投喂的量,而次数不可多(1-2次)。
量喂多了对于刚启动不久的养鱼缸来说,将是沉重的负担,有可能导致坏水(又叫“反水”,指氨、亚硝酸盐等废物含量剧增)死鱼,因此,20分钟后应清理去未吃完之饵。
第六步:正常阶段的管理。
(1)投饵。
一般1天投饵1-2次,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投喂。
一般投饵以时间计,投饵后20分钟,要把未吃完的剩饵清去,并且下次要少投喂些。
如果20分钟后剩饵很少,说明投喂量正好。
喂海水鱼提倡七八分饱,如此不仅饵料不浪费,而且缸水水质也能得以长久维持,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缸中若有口小、食性慢的塘鳢鱼、小型蝶鱼、中小花鳕鱼、蓝雀鲷鱼类鱼、裂唇鱼、小鳓科鱼等,应该适当延长时间,可以把鲜饵及海水鱼薄片等投于这些小鱼的眼前;实在不行时还要开小灶,甚至把它们移到暂养缸,饱餐一顿后再移至大缸。
还有一些以珊瑚、海藻、小生物碎屑等为饵的鱼(如鲔鱼),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的胡椒鲷鱼等,均应准备“投其所好”的饵料,一般无法和普通肉食性、杂食性鱼一同吃“大锅饭”。
此外,缸中若有刺尾鱼、篮子鱼、蝴蝶鱼和盖刺鱼中的素食为主的鱼类(珠蝴蝶鱼、豆娘鱼等),要为它们特别准备海藻和蔬菜,不能图省事,全程以荤代素。
(2)例查。
与小型淡水缸相同。
(3)观察。
基本上与中型淡水缸相同。
(4)对水。
海水缸不宜养鱼太多。
怎么确定养鱼量是否合适呢?一般待海水缸微生物群落稳定后,每养鱼】个月,水中硝酸盐含量增加5~7毫克/升。
如果超过7毫克/升,说明养鱼太多,应该立即分流,降到5毫克/升左右。
当然,随着鱼的长大,有可能数月后又突破7毫克/升,则又应调整鱼数量。
按照这个硝酸盐增量标准,缸水可维持6-12个月。
到时应该进行部分对水,一般为1/3-1/2缸水量。
上述的标准是建立在鱼缸实现了第一阶段平衡的基础上。
如果鱼缸实现了第二阶段的平衡又如何?缸水硝酸盐含量在0-5毫克/升之间波动时,缸水几乎可永久性使用。
怎么养好非热带海水鱼
怎么养好非热带海水鱼,非热带海水鱼,指作为观赏海水鱼中“不怕冷”的鱼,种类不多。
它们都能进入亚热带或温带水域。
淡水鱼除非在热带,否则宦们一年中水温的变化是剧烈的,即使它们能找到避冷的小环境,也要经得起几摄氏度低温的考验。
而海水鱼处于大海中,即使冬季也会受到赤道暖流的影响,如北太平洋的台湾暖流,对我国东部沿海水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当然,近岸(尤其是有河流影响的海域)水温也可能较低,远低于冬季暖流20
0C的温度,这样看来广温度海水鱼至少能耐15℃左右的水温。
普通海马鱼在12-33cC的水温中能正常生活,水温低于12℃或超过33℃海马鱼才停止摄食,8℃以下死亡。
水温忽高忽低,海马鱼也会得病(水温日变化3-40C还是可以承受的)。
小海马鱼虽说比大海马鱼更耐低温(只是1-2℃之差),但正常生长却要高于20℃,最好25℃。
金眼鲷目鱼往往在水深6-120米处觅食鱼、甲壳类等,水温常在15℃左右。
鲑点石斑鱼为暖水性荤食性鱼类,其小鱼是很好的观赏鱼,但在福建沿海(漳浦到平潭)常年可捕到,其耐冷极限约15
cC。
红鳍笛鲷鱼与鲑点石斑鱼情况类似,但分布除东南亚外还到达红海、澳大利亚东西岸。
羊鱼科的鱼也经常在我国东部沿海出没,有的分布可到达黄海,耐冷极限约13qC(如条尾绯鲤鱼,已成为温带鱼品种)。
长翅燕鱼为热带海洋表层鱼,极易随海流四处游荡,因此有时也会“误入歧途”,进入冷海流的圈子,经受15℃左右水温的洗礼。
胡椒鲷属的鱼也不都是热带标准珊瑚群落的鱼,有的在亚热带海域常可捕获,有的则成为温带海域习见鱼,如花尾胡椒鲷鱼可见于朝鲜、日本海域,耐低温极限约为13℃。
比较“不肯越雷池一步”的应该首推蝴蝶鱼、盖刺鱼和鹦嘴鱼类,它们除少数“迷路”者外(青点鹦嘴鱼等例外),一般不易在亚热带及以北海域“露面”。
隆头鱼在中国舟山群岛以南沿海虽然常见,但大多数为“过客”,它们最后还是要回热带老家的;作为常客的也有数种,如蓝猪齿鱼、花鳍海猪鱼就已成为东海甚至黄海(非热带海域)的“住户”。
篮子鱼科家族远不如隆头鱼科家族庞大,但也有“浪迹天涯”者,如褐篮子鱼,可到达朝鲜海区,其耐冷极限可达13℃(曾是青岛和福州两地鱼露的重要原料)。
刺尾鱼科和纯形目的鱼也常在热带以外海城“旅居”,如细鳞多板盾尾鱼、斑马刺尾鱼、绒纹单角纯鱼、棕腹刺纯鱼等,它们均能耐15c{C的低温。
至少上述提及的海水鱼,不必常年把水温锁定在25-26℃,有时可让它们体验一下故乡和“旅途”的“气候”,以免“水土不服”(不习惯,养不长久)。
道理很简单,它们原为亚热带、温带生活习惯了的鱼(它们有很大一部分在台湾海峡被捕获,有的经湄州岛等地输往福建省各地),只有长翅燕鱼“北移”不远,但它们繁殖海域极可能以亚热带(有不少河流带来浮游生物的饵料)为首选。
鉴于北半球物候的变化,养上述鱼可以黑潮暖流为参考,夏季水温可略高于26CC(27-280C),秋季为24-26℃,冬季为20-22℃,春季为22-25℃。
如此调控,海水鱼(虽然不一定产卵)多少有“自然感”(寿命或可倍增),摄食也会更正常。
此外,养上述品种杂食、素食鱼,可投喂足量紫菜、海带等海藻,这也是它们所熟悉的“菜肴”。
对于亚热带(也包括部分温带)沿岸的一些海水观赏鱼在水温控制方面又有些不同:
夏季水温可调到26-27℃,秋季调到15-25℃,冬季调到13-15℃,春季调到16-25
0C。
属于这一类型的鱼有黑副绯鲑鱼、海刺鱼、黑缎虎鱼、锦鲥(花斑鲥、纹鳅)、小弹涂鱼,以及东海、黄海捕获的较小漂亮鱼(如金线鱼等)。
还有漂亮出众的花鳍海猪鱼、细条天竺鲷鱼、条石鲷鱼、细刺鱼、花尾鹰鲶鱼、背带鳕鱼(斜带鹰鲻)、黄鲷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