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星龟的介绍
关于印度星龟的介绍
印度星龟是陆生龟类,栖息地非常广泛,包括潮湿的落叶林、半干旱的低地林、荆棘灌丛林、干旱的草原和半沙漠。
性情温和,喜爬动。
它不惧怕人。

喜暖怕寒。
当温度20℃以上时,能爬动、吃食,温度18℃时少食、少动,温度15℃左右时冬眠。
人工饲养条件下,食植物茎叶、瓜果、菜叶,如西红柿、苹果、包菜叶等。
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奥里萨邦)和巴基斯坦。
1997年中国有少量引进。
俗名别名:
印度星斑陆龟名:Startortoise拉丁学名:Geocheloneelegans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
繁殖方式:卵生。
雌龟每年产卵2-3次,每次可产5-7颗蛋,在最适合的温度29-30度下约100天左右可以孵化。
习性:
这种陆龟分布在半干旱,布满荆棘的草原中,在一些高降雨量的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印度星龟喜欢栖息在平坦的草地上,鉴于他们在草原地区生活的习性,让它们在混有各种植物的地方放养。
它们喜欢吃水果类、多刺仙人掌、茎叶肥厚的植物和蓟。
而家养的印度星龟如果喂过多的多汁植物则会造成恶劣影响,例如莴苣、生菜、番茄、和多汁性水果,实际上,这种陆龟需要粗质的高纤维食物。
过度的多汁水果和软性食物容易患肠胃疾病,如加速肠胃蠕动导致腹泻。
体形特征:
星龟也是象龟科中最小的种类。
不过它们与豹龟竟然是近亲。
依花纹的粗细又可分为印度星龟与斯里兰卡星龟。
前者星纹线条较细且头尾粗细相同;
后者线条较粗且末端会放大。
米字星纹在原产地属保护色,置身干草丛中的星龟很难让掠食动物发现。
它的名称就是由它背甲上每一个鳞甲都有一个星星图案而得。
一枚盾板中有8条以上的线,但在幼体中数目就较少,在腹甲部分也有同样的花纹。
它棒状的四肢为典型陆龟四肢,故有相当多的时间在爬行与挖掘。
成龟背甲的正常凸起十分明显,与一般的隆背略有不同。
星龟也是本科中比较需要水份的种类。
所以幼龟最好能每天水浴并经常晒太阳。
30-38公分。
本种雌龟远大于雄龟。
雌雄的辨别容易,雄性体型较小而狭长,腹甲凹陷明显;
雌龟体型宽大,腹甲平坦。
雄龟的尾巴粗大,雌龟尾巴则肥短。
食性:100%的素食。
喜欢吃水果类、多刺仙人掌、茎叶肥厚的植物和蓟。
需要粗质的高纤维食物。
护理:星龟的呼吸系统对于潮湿的环境或是过高的湿度都十分敏感,同时也因为生性胆怯,适应期比一般龟种长得多,所以幼龟最好养在室内水族箱中避免吹风也切勿与其它陆龟混养。
否则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是紧迫。
其症状就是流鼻水,拒食或在水中漂浮时身体不平衡会向一侧倾斜。
突然暴毙也是经常发生的不幸。
这些都是星龟最主要的死因。
饲养印度星龟常见的四大问题
我们在饲养印度星龟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说隆背,补钙,泡澡,感冒等等。
隆背:
表现为每块背甲的中间都鼓起来,其实在野外,成体的星龟都会出现隆背的现象,我们人工饲养的个体,一般养到8厘米还不会出现,如果再大,到了12-13厘米,有的个体也会出现隆背的,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众说纷纭,但成体不隆的个体也很少见,所以说一部分有遗传基因的问题,还有就是营养不均衡,生长速度过快,导致甲壳的发育不一致,我们平时饲养的时候要多补充粗纤维的食物,保证各方面营养均衡。

其实只要隆背隆的不过分,也是无妨的。
补钙:人工饲养下,食物的来源比较单一,所以补钙对饲养星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般的补钙方法都是用爬店里专用的爬虫钙粉,或是维生素综合钙粉,这两种都可以,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因为星龟本来就爱结石,如果过分的补钙会适得其反。
泡澡:泡澡也是我们对星龟饲养的日常工作之一,可以帮助它们更容易的排除粪便和结石,水温要控制好,不能过热,冬天的时候,温度下降很快,掌握好时间不要让它们患上感冒。
擦干净后再放回饲养箱。
感冒:感冒一定要及时发现,一般开始的症状是流鼻涕,活动减少,经常睡觉。
通常是由于温差过大,时冷时热,或是一直低温饲养造成的,所以饲养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这些情况,发现了症状要及时把温度调回,如果转成肺炎那麻烦就大了。